扫一扫进入手机官网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聚焦两会| 关于2020蓝天保卫战,两会代表们都提了哪些新点

时间:2020-06-16 10:18:35     作者:mxhb    关键词:

  源于中国政府网近日公布的2019《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2019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4%和3.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3.2%和3.3%。
  同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2020年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2019年,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在大气污染治理上,我国一直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如何治理也是2020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很对代表委员献言献策,纷纷为蓝天保卫战“开药方”。
  要实现从“治理”到“管理”的飞跃
  把大气污染治理转变为大气污染管理,听起来很容易,实际上这是追求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实现既保蓝天又保订单。2019年推出的“正面清单”和“重点行业分级管控”也是为了促进排气企业主动降低排放大气污染物,将大气污染排放、治理等纳入日常管理重,形成常态化。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建议,大气治理应该转为分类、分行业管理,针对不同行业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分行业、分地区来制定目标和任务,再分步骤、分类别来进行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也提出了这一想法。他建议,在大气环境资源监测和精细统计的基础上,以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为核心,科学布局产业和产能的地理空间结构。
  差异化管控、针对性策略、优化配置是这一建议的核心所在,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大气污染治理将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时间,甚至是地理位置等进行更细化、更细分的管控手段。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涉气企业越来越注重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积极推进大气环境资源监测
  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进行攻坚阶段,想要深入治理,要从多个角度、综合指标来评判,是各地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大气污染的基础,从而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提出,在重点省份试点地市级大气环境资源基础性监测上,在全国实现地市级大气环境资源基础性监测组网工作,建立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标准。
  另外,张兴赢也提出建立以地级市中心区为基本点的大气环境资源监测网格,精细统计区域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实现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清单和大气环境资源统计三位一体的新型大气污染治理模式。
  大气污染监测是“生命线”。在各地方建立的监测网络基础上,建立大气环境监测“全国一张网”是必然,这将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数据基础,“以上帝视觉”合理优化产业的解空间布局,制定差异化的减排目标。
  区域联防联控的合作要继续深化
  早在2019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其中强调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实施细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运行规则。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区域联防联控主要体现在“联控”上,“联防”还有所欠缺。
  针对这一点,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斌平针对成渝地区的污染防治表示,“建立以统一排放标准为基础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体系迫在眉睫。”他建议道需在区域合作上加倍用力,成渝尤其要统一排放标准,防止污染转移。
  四川省人大代表、农工党德阳市委副主委、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丽姬对成渝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也发表的同样的看法。她提议成渝两地应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和防治对策等重大问题研究,并搭建大气污染防控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正在这方面加强探索,区域联防联控重在“联”,这包括数据、政策标准制定、方案实施和应急预警等多个方面,再加上各个地区自身的大气治理难点,想要协调好一致规划或标准并非易事。
  目前,我国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大气污染治理具体到每一项,都会是“难啃的硬骨头”。